國內外管廊模具構件現狀
綜合管廊模具構件起源于19世紀的歐洲,隨后得到了飛速發展。法國于1833年起開始規劃地下排水系統,并修建了大量綜合管廊,英國于1861年修建了本國首條地下綜合管廊,德國于1890年也啟動了管廊工程。日本的綜合管廊起步較晚,1926年修建了第一條綜合管廊模具,但發展迅速,整體理論技術和施工應用已經進入了國際先進行列。
我國于1958年在天安門廣場下方修建了首條長約1076m的綜合管廊,正式拉開了國內綜合管廊模具構件建設的序幕。1994年底,上海張楊路建設了一條長約111m的較大規模的綜合管廊,整體為矩形兩艙室結構,分別安置燃氣與電力管線,管廊內部配有照明、通風排水、火災預警、集成化信息采集等系統,設施完整,標志著國內綜合管廊正式進入現代化。
預制裝配式管廊模具構件在我國起步較晚,特別是多艙大斷面管廊預制技術還不成熟。現階段國內裝配式施工方法主要應用于建造單艙或雙艙綜合管廊模具,由于構件生產、運輸、安裝等阻礙因素,其在三艙及以上的多艙管廊中應用較少。同時國內對大截面裝配式綜合管廊的深入研究較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大型預制裝配式管廊模具的推廣。本文依托工程實例,詳細介紹了三艙節段式管廊的預制生產技術,對于類似工程具有參考和推廣意義。